1月3日,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召开。会议召开之际,中国文化报特别推出“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2024年新年寄语”特刊,邀请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的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介绍2023年文化、旅游工作的亮点,展望2024年的新征程。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1月3日,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召开。会议召开之际,中国文化报在5至8版特别推出“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2024年新年寄语”特刊,邀请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的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介绍2023年文化、旅游工作的亮点,展望2024年的新征程。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1+2+3+7+9”(聚焦一条主线、抓好两个统筹、落实三个文件、实现七个突破、开展九大领域调研)工作思路,推动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任务;出台实施《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大型演唱会管理成为全国标杆;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7万场;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推出100余条“漫步北京”主题线路,发布第二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印发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召开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现场会;高标准举办北京国际音乐节,赴安哥拉、卡塔尔、摩洛哥举办“你好,北京”文旅交流活动;圆满举办202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旅游峰会;建立暑期文旅市场日调度机制,推动95%的景区取消预约;以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5项合作协议为抓手,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2024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牢牢把握“四个属性”(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市场属性),持续健全“六大体系”(文艺创作生产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文旅交流合作体系、文旅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始终聚焦“一个加强”(大力加强党建工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开创首都文化和旅游工作新格局。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活化利用,着力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推动文物与教育、旅游、传媒等跨界融合,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加强长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举办“礼赞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天津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首届天津音乐节、2023海河戏剧节,“邂逅·天津”创新城市发展计划,引导全市国有艺术院团创作推出《凝·芳》《长城》等精品佳作;坚持普惠均衡,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发展,举办第八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培育构建群众文化“一区一品”的生动发展格局,进一步繁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生产,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供给;坚持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精心组织“欢乐四季游 天津常走走”为主题的1000项特色文旅商活动,打造了“天津早餐好,处处西北角”、一站式“观演+旅游”“最天津City Walk”“津味儿”邮轮等文旅新场景和系列沉浸式文旅项目,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央地旅游部门和2000余家文旅企业参展参会等。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人才培养、政策创新为支撑,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盘活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办好第十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深化业态和区域两大融合,聚焦洋楼盘活、景区焕新、增量项目三大资源,做好“津牌”“津彩”“津派”“津蕴”等四季活动策划,抓实服务质量、景区品质、游客体验、宣传效果、城市影响五大方面提升,打造“近悦远来、好戏连台”的文旅新气象。2023年,河北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奋斗目标,推动全省文旅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产生广泛影响。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实施旅游名县创建行动、旅游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推进建设文旅项目869个,建成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字号”文旅品牌19项,文旅业态品质实现提档升级;成功举办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打响了“北方戏窝子”品牌;发放文旅惠民卡(券)412万张,公共图书馆上等级馆率提升至全国第8位,河北成为国家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搭建“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平台,实行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入冀政策,组织开展文旅营销宣传推广和促消费等活动8500余场,营销宣传推广不断创新拓展。2024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深入实施燕赵文旅品牌创建行动,着力打造提升五大旅游带,高标准举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第八届河北省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努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山西文化和旅游业快速复苏和发展。一年来,努力攀登新时代艺术高峰,全省31个稀有剧种全年演出4000余场;一年来,高质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出台《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制定《山西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版)》,实施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一年来,系统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升整改,成立非遗研究院,举办黄河非遗大展、非遗博览会、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一年来,高品质建设重点旅游景区,推动晋祠天龙山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创建名单,实施龙头景区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制定《山西省智慧景区建设评价细则》;一年来,加快打造新兴产品和服务,举办山西省旅发大会,推动文旅康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5家单位省级初审验收和25家单位认定工作,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一年来,健全文旅宣推工作机制,打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2024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多举措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内各市联动,扎实推动文旅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认真履职尽责,扎实苦干实干,多项数据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出新出彩。一年来,坚持谋势而动,发布支持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措施,出台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客招徕等专项奖励政策,创新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推动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一年来,坚持顺势而为,以“北疆文化”引导创作、策划精品,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举办“舞动北疆”“唱响北疆”“阅读北疆”等活动,荣获国家级文艺奖项47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及下基层演出5.35万余场次;一年来,坚持乘势而上,在打造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上集中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17个,国家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总量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立足北疆文化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在产品供给力度、品牌塑造精度、文化培育厚度、市场营销深度、开放合作广度上下功夫,力推“全域游”、唱好“四季歌”,让北疆文化“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将“亮丽内蒙古”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传得更开。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辽宁打响全面振兴新时代“辽沈战役”首战之年。这一年,辽宁省文化和旅游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安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奋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证牛河梁遗址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高质高效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举办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和文化惠民展现新繁荣;召开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发布《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辽宁省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出全新文旅宣传口号“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旅融合产兴业旺开创新局面。2024年,辽宁省文旅战线将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汇聚各方力量,锐意拼抢争实,跻身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把握“高品质”要求,在鼎新革故、巩固提高上下功夫;笃行“融合发展”路径,在消除壁垒、聚合成势上下功夫;锚定“示范地”目标,在汲取能量、输出经验上下功夫,为培育万亿级文体旅产业夯基蓄力。2023年,吉林积极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产业布局全面铺开,东西旅游双环线、冰雪避暑“双产业”架构基本形成,“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和“清爽吉林·22℃的夏天”两大品牌全面打响;冰雪产业持续突破,“中国品质滑雪在吉林”深入人心,“长白天下雪”的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吉林冰雪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第七届吉林雪博会现场交易额创历届新高;文化建设繁荣发展,首届“吉林红色旅游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精彩夜吉林”打造文旅夜经济发展样板;避暑产业持续壮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遗迹保护成果丰硕,文化服务亮点纷呈……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吉林正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征程上的新篇章。2024年,吉林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进旅游产业向万亿级体量发起冲击,建设旅游强省、冰雪强省、文化强省,在忠诚践行中坚定发展方向,在全面振兴中展现担当作为,坚持不懈推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事业再上新台阶。2023年,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人民至上,擘画龙江文旅未来,全力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持续推出“社区文化艺术节”“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首届金秋演艺旅游节”及中俄文化大集、旅发大会、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等文旅盛会,点燃文旅消费激情;牵头编制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推出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书写群众满意的文旅答卷;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在社会艺术教育、景区提质增效、文旅市场规范管理、展览创新、推广营销、文旅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努力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所有的成绩凝结着无数龙江文旅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龙江力量。2024年,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实施文艺繁荣行动,激发精神力量;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提升服务效能;实施保护传承行动,赓续文明基因;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增强经济活力;实施交流互鉴行动,发出龙江强音;实施市场护航行动,提升治理水平;实施夯基垒台行动,建设模范机关。浦江潮涌天地阔,文旅融合满目新。2023年,上海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把握文旅加速复苏的确定性机遇,突出都市型,融入双循环,拥抱新人群,抢占新赛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更好赋能国家重大战略、城市经济增长和人民美好生活。特别是共筑文化艺术新丝路《上海共识》、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浦江宣言》等在沪签署,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暨投融资大会等成功举办,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丝路颂》《破晓东方》等上海原创精品出新出彩,“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等文博美术展览成为现象级大展,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和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等国际节展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让更多市民、游客心向往之、近悦远来。展望2024年,上海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信心,奋力一跳,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大力传承弘扬中华文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优文旅赋能经济增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强化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使命担当,深化文旅领域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扩大上海在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赛道的全球领先优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提升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能级,构建文旅领域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江苏文化和旅游系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迈出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我们致力推动文旅市场全面复苏,出台“江苏文旅十五条”,贯穿全年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深化小剧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全省文旅消费额占全国比重近10%。我们致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和“抱石风骨”“散之风神”“悲鸿风度”美术书法全国性品牌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我们致力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开展“新四军东进北上”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持续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拓展“云上博物”及“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等智慧文旅新应用新场景。我们致力打造江苏特色文化标识,优化“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长江文化节影响力,创作展出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策划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新的一年,我们将勇担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行动。注重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优秀艺术作品、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注重文化基因与现代化实践结合,形成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典范。注重文化传承与文明传播结合,创设更多彰显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精髓的有效载体。注重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结合,一体推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创造更多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2023年,浙江省坚持守正创新、项目为王,打好文脉赓续、文艺创优、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系统重塑“组合拳”,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办大事,显担当。以文旅赋能杭州亚运盛会,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并启用新址,展现浙江文旅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二是创精品,塑标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国风越剧《新龙门客栈》、舞蹈《碇步桥》等精彩“出圈”,推出“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意造大观”书法特展等展览,大力提升“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美誉度。三是促优享,惠民生。之江文化中心建成开放,全域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入实施“文艺赋美”工程,“浙里文化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改革十佳案例,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总结推广浙江文旅赋能共同富裕6项典型经验。四是强融合,提质效。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被列入浙江省委、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全年完成文旅投资超4000亿元。推出12条主题漫游长廊,打造“百县千碗”“浙韵千宿”等文旅消费品牌,创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高能级载体。2024年,浙江省文旅系统将按照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部署,对标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五个担当”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扎实举措锐意进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争创具有浙江文旅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2023年,安徽省紧扣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文旅工作扎实推进,文旅消费强势复苏、量质齐升。安徽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分别出台《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成立高品质旅游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安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全省1869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开展各类活动2.4万场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焕发新活力,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蚌埠双墩等遗址公园建设扎实推进;编制长江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保护规划,举办第六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创新开展“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全省联动举办活动1100余场,4765万人次参与,拉动文旅消费逾160亿元。文旅交流合作展现新气象,举办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参会国际客商、嘉宾总量刷新历史。举办RCEP成员国地方政府文旅产业合作恳谈会,达成客源互送等成果。承办海峡两岸(安徽)旅行商大会,规模创近年之最。2024年,安徽省将在推进系列规划和政策落实、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增强安徽文旅传播力影响力、优化文旅市场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抓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两个百项重点工作”,全面展示徽风皖韵新图景,精彩演绎美好安徽新故事。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2023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走得很坚定,过得很充实。我们扎实做好八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四篇文章”,实干笃行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推动“闽派”特色文艺拓高原、迈高峰,在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摘得2朵“梅花”,同时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一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我们实施“文化丝路”计划,高规格举办对外文旅交流推介活动,让福建茶香飘海外、“福”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打造“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全新文旅IP,谋划构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11537”的思路和布局,推出“市长带你游”“来福建、坐火车、一路山海一路歌”等4000多场特色文旅主题活动,持续做热做旺文旅消费市场,旅游指标快速回暖,逐月逐季向好,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举办“文旅联万家·福气通八闽”主题年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闽派”特色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性文旅产品供给,营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营销格局,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着力把文化“种”下去、“植”进去,让文旅市场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推动文旅融合“物理叠加”量变向“化学反应”质变的转化,引领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2023年,江西文化和旅游系统交出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江西答卷”。一是公共服务效能有新提升,实施艺术创作名曲、名剧、名展、名家培育“四名工程”,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赣鄱好戏”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联动开展“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万余场。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新成效,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三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有新亮点,婺源篁岭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组织开展“全球学子嘉游赣”“三百”文旅消费季、“唱游江西”等活动。展望2024年,江西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深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为民惠民、遗产保护利用出圈出彩、文旅产业做优做强。一是大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地。高标准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推动景德镇窑址申遗、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二是大力实施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四大行动”。实施旅游业态焕新行动、龙头文旅企业培育行动、旅游品质提升行动、旅游产业倍增行动,把江西建设成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休闲康养度假热门地。三是大力推进红色文旅出新出彩。加快制定《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7年)》,系统打造“四个摇篮、一座丰碑和一个出发地”等红色旅游IP,争创新时代文旅“第一等的工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王 磊
2023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力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全力抓创新求突破,蓄动能塑优势。服务大局有力有为,率先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创新举办中国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开展“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旅游主题年活动,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文旅消费全面提振,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产业动能持续增强,引领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质扩容;守正创新赓续文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项目有序推进,赵家徐姚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考古工作会在山东召开,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文旅惠民扎实有效,艺术精品创演异彩纷呈,30余部大戏、80余部小戏立上舞台,歌剧《沂蒙山》、话剧《孔子》等广受好评。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拓展,小戏小剧创演、送戏下乡丰富百姓生活;品牌形象持续提升,主流媒体、新媒体宣介一体推进,“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文旅推介交流彰显风采,打造形成“沿着黄河遇见海”新名片。2024年,山东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文旅消费全面提升计划,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全面塑优管理服务,创作打造艺术精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旅推介交流,提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美誉度,打响“沿着黄河遇见海”品牌,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2023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牵引,聚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通过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戏曲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向研学、演艺、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和宣传促销活动增强文旅市场活力引力,成功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重大活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围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中华文化IP,推动“殷墟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河南文旅新名片。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建设世界级大遗址保护走廊和国家级博物馆群落体系,加快豫剧振兴发展。发展文旅新业态,建设一批文商旅地标和历史文化街区。育强全链条文创产业,做强工艺美术产业,打造精品演艺项目,培育原创动漫作品和品牌。建设高水平休闲康养基地,深入实施乡村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建成一批近郊乡村休憩地、景区周边承接地、农耕文化体验地、康养旅游目的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建设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1号旅游公路,提升“一机游河南、一图览文旅、一键管行业”省级智慧文旅平台。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成立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立2亿元文旅专项奖励资金、100亿元旅游产业基金;全年在建3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48个、总投资2054亿元,新签约重大项目104个、签约金额2171亿元;全年发放4亿元文旅消费券,设立1.4亿元“引客入鄂”奖励,举办世界武当太极大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10多项全国性节会活动;策划推出的“相约春天赏樱花”“沿着长江读懂中国”等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共建奥克兰中国文化中心”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清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扎实推进。举办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等200余项艺术活动;20部新创剧目立上舞台,其中京剧《马超》主演获梅花奖;新获评一级图书馆65个;入选中宣部“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个,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被评定为“双优”;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圆满完成,“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郧县人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承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和全国非遗曲艺周等重要活动。2024年,湖北省文旅系统将全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抢占数字文旅新赛道、塑造“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文旅新形象,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回望过去的一年,湖南文旅人着力抓改革、增供给、强营销、优服务、提品质、创品牌,把文旅业打造成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和乡村振兴的支点。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精彩延续,13个市州、96个县市区百景争艳,1307个项目、4331亿元投资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旅市场热度攀升,全省前三季度接待游客5.1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29.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1%和62.29%;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新增“最美潇湘文化阵地”70个,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稳步实施;举办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国际文化旅游节,“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旅游美食推广活动火爆出圈;启动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推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八大“湖南模式”;事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上线湖南智慧文旅平台暨“又湘游”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游客满意在湖南”行动。展望2024,湖南文旅人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为,努力将文旅业打造成湖南第四个“万亿产业”,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更大文旅力量。我们将对标一流促发展。持续办好旅发大会,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进湖南博物院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我们将勇立潮头谋创新。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文博产业集群,全面开展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创新实施湖南文旅传播引流“五大工程”。我们将满怀真诚惠民生。继续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游客满意在湖南”行动,广泛开展基层文艺惠民活动。2023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艺术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出新出彩,设立广西艺术基金扶持精品创作,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政策措施,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过8600亿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焕发新活力,推动国家文物局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广西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平陆运河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文旅品牌创建成果丰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获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阳朔西街、北海老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举办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优化升级。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2024年,广西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龙头强化全区统筹联动发展,抓好艺术精品创作和展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文化润景”行动和“景区焕新”工程,深化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提升“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扎实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铁军
2023年,海南紧扣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战略定位,推动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旅游市场持续繁荣。预计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4.9%;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0.7%;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63%;旅游经济恢复情况排在全国旅游业前列。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增大,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1%。演艺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娱旅游活动拉动经济效益明显。文旅融合国内国际影响力有力提升,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等活动约700场。文旅产品丰富供给,环岛旅游公路建设通车,度假区、休闲街区、景区等提质升级,文旅产品的品质和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体育旅游项目、基地、线路、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文物保护取得重要进展,东坡文化、海洋文化、黎苗文化保护成效明显,南海深海考古取得世界级大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质增效,省图书馆二期、省非遗中心建成,黄花梨沉香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二期、深海博物馆等大型文博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多场。建立全国首个覆盖全省的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向好。2024年,海南省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全面加强党对文旅工作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文旅市场,深化文旅融合,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发展,精准办好公共文化事业,谱写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冉华章
回望2023,重庆文化和旅游系统克难攻坚、唯实争先,谱写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篇章。这一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全球游行商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重庆文旅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稳步提升。这一年,重庆文化馆、图书馆一级馆率稳居全国前列,原创舞剧《绝对考验》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这一年,重庆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80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11%,重庆文旅消费迎来近五年来最快增速。展望2024,重庆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坚持改革突破、惠民强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将精益求精,持续推出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好“都市艺术节”“江畔音乐会”等文化品牌。我们将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新技术新业态,组织好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渝味360碗”旅游美食评选等重要活动,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提质增效。我们将勇毅前行,着力擦亮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金名片”,一体化保护提升“红色三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中贡献更多文旅力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诚挚邀请各地朋友走进重庆,一起感受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新重庆的独特魅力。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聚焦文旅行业“提品质、补短板、渡难关”,大力推动文旅经济全面恢复和提振发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开创新局面。三星堆遗址考古入选世界田野考古九大发现,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起势见效。举办全国演艺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第十届中国京剧节、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重大活动,创新举办首届四川数字文旅发展大会、首届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城市文化新地标——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全省演艺市场火爆空前,收入、场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从“全面起势”迈入“深化创新”重要阶段。“迎大运·游四川”“引客入川”“冬游四川”等系列活动火热开展、广受欢迎。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消费等主要指标加速回升。2024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持久精神力量,锚定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围绕构建更高质量三产融合、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打造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2023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启动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扎实推进文旅工作取得新成效。创新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人事人才工作会议、全国广场舞大会成果展示——广场舞之夜在我省成功举办。大松山墓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建成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冯冠博凭借《阳明悟道》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苗绣、侗族大歌在米兰时装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舞台展示。“村BA”、“村超”、路边音乐会持续火爆。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仁怀市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新增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家,贵州文旅形象更加鲜明。2024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和旅游强省。文物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万山汞矿遗址申遗工作有效推进;艺术创作再出新精品,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进一步补齐,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出彩;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特异性资源精深开发呈现新面貌,旅游“六要素”有效布局,软硬件服务有效提升,文旅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业态进一步丰富;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和盘活项目落地见效,部分涉旅国企改革加快推进,贵州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2023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申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世界遗产中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创作推出话剧《澜沧水长》等一批优秀作品,举办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2024云南省新年戏曲晚会等活动,话剧《桂梅老师》等17个剧(节)目入选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持续推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全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3万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达2亿人次。举办第十三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在央视热播。举办2023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推出并持续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过230亿,进一步提升了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文旅加快融合,全省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推进“文化润滇”行动,深入实施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深化实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西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五做”原则指引下,紧扣“文化惠民润心”工作主题和核心任务,解难题、破新题、出实招、重实效,实现一系列新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过去的一年,我们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余堂“颂党恩、颂核心、颂人民”艺术党课点亮信仰之灯;我们聚焦惠民润心,新创高质量文艺作品千余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2万余场,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我们创新思路举措,“西藏实现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全覆盖”成功入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扩大交流合作,在斯里兰卡等国家高质量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等活动,获得多方高度赞誉,“文化西藏”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八大工程”,以勇毅前行、昂扬奋斗的崭新姿态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着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增强精神力量、壮大产业集群、提振市场信心、提升品牌形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抓手,持续深化“三链六体系”布局,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一是大力推进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为平台,推出一大批展现陕西高质量发展新风貌的精品力作,长安画派、陕派话剧、陕西戏曲、陕北民歌、陕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矩阵效应凸显。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丝路欢乐世界等地标性文化设施、旅游景区建成开放,举办“名剧名家进陕西”精品剧目展演等特色活动。三是统筹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创建两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区。四是聚力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布局建设8条重点产业链群,举办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2024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加快建设更具引领力、感召力、供给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目标,把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首位,着力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阵、扩大特色非遗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质效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新模式;大力拓展文旅融合的新空间、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焕新升级。2023年,甘肃省文旅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再上台阶。围绕“综合工作争先进位、单项工作争创标杆”,补短板、抓营销、促招商、转作风,文旅市场恢复强劲有力、乡村旅游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深入挖掘、解读宣传甘肃古城小巷、美丽乡村的“烟火气”“人情味”,推动甘肃文旅破局“出圈”、持续火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金字招牌越叫越响、越擦越亮。强化文物保护,“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助力文物资源全面共享”入选国家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南佐遗址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甘肃省文旅行业将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大力实施“文旅富民工程”,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幸福产业。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十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用心用情讲好甘肃故事,展现甘肃魅力。强化文旅赋能经济,立足市场、做大流量、提升品质,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经济的亮点。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根植于陇原大地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传下去”“火起来”。2023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全省文旅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凝心铸魂,持续丰富文化供给。打造原创歌剧《青春铸剑221》、现代京剧《长空烈焰》等剧目,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活动,用高质量文艺成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保护传承利用。深化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研究阐释,文物保护成果丰硕,非遗传承彰显特色,努力使青海文物遗迹和传统技艺绽放时代光彩。坚持文化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重大要求,深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更加彰显,优质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塑造了青海高品质高标准的“诗和远方”。2024年,我们将深化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研究阐释,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大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赋予“大美青海”更深、更广、更多的文化内涵。协调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蔡 菊
2023年,宁夏文化旅游工作取得新进展。扶持《黄河永远是家乡》等舞台创作项目14部,11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复评;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12个县区、乡镇活动入选2023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达成8项合作共识;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等13个重点项目已完工,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项目整体完工率达76%;评审认定49家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推出6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累计投入8.25亿元,全面推进“宁夏二十一景”提点连线结网;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电子证照应用试点省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阿旅行商大会、第二届大西北文旅高峰会、第三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旅活动,签约各类文旅合作协议48个。2024年,宁夏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立足“文化培根铸魂、旅游富民增收,为特色产业赋能、促民族团结融合,展示美丽新宁夏”战略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全景图”,全力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和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为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优实践地和新时代文化强区贡献力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新疆文博院党组书记 徐锐军
2023年,新疆文旅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担当作为,体现了3个“关键词”。新使命:发挥“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彰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作用,勇担外树形象、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重任。新信心:文化润疆越来越深入人心,旅游业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新疆文旅人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新气象: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张骞》等文艺创作精彩纷呈,举办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文化活动,旅游热度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疆是个好地方”成为现象级宣传亮点。2024年,我们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聚焦文化润疆、旅游兴疆“两大战略”,坚持“聚魂、守正、发展、团结、开放、创新”总体思路,抓实抓细六项重点任务,在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夯实发展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在擦亮“歌舞之乡”金字招牌上实现新突破,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上实现新突破,在把旅游业打造成扩大就业、惠民富民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支柱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在文化赋能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在精准传播讲好中国新疆故事上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子彬
2023年,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积极推进旅游兴疆战略。一年来,我们坚持加快推进文化润疆重点项目,积极开展“新年看大戏”兵团文化惠民公益演出、“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1068场,以文润心有效发挥,“五个认同”切实增强;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创排了《活界碑》《老兵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时代兵团新风貌充分展现;一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内新增酒店、民宿等247家,建成旅游厕所、停车场、加油站等配套设施122个,优质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文旅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兵团文旅事业产业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新成效。2024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落实文化润疆重点任务,加快军垦文化名城创建、兵团精神展陈馆等项目建设,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聚焦兵团成立70周年,用好兵团精神宝贵财富,打造反映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兵团故事。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打造唱响“中国屯垦旅游”品牌,深挖兵团红色旅游内涵,充分发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2023年,大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创新“统筹资源、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工作举措,实现文旅消费强劲复苏。着力构建大文旅发展新格局,成立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三年工作方案。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谋划储备推进400个文旅项目建设,“海上游大连”正式运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悦动大连”等品牌活动810场,建成一批新型文化空间和旅游服务中心。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举办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开展文旅三季活动545场。坚持优化文旅发展环境,倾力打造“大连服务”品牌。2023年,大连市荣获国家级以上文旅融合奖项40多个,成功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统筹滨海独特风貌资源和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海湾—海岛—海洋”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强化高品质文化供给,创新文旅商体融合消费,全力办好“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大连活动年,实施空间提升、街区提升、夜游提升、冰雪提升、入境提升、服务提升计划,真正将大连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目的地吸引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2023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全面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攻坚突破,彰显城市宜游品质。扎实推进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415项重点任务,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进入5A标准化运营阶段,青岛邮轮实现北方首批复航。成功举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青岛获评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加快转型升级,塑强产业发展动能。出台支持文旅发展的七大产业政策,兑现奖补资金2147万元。举办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国际邮轮峰会等重大活动。获评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家、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国家旅游休闲街区2家。青岛上榜2023夜间经济新锐十城,入选全国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加码文化惠民,添彩市民美好生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85万场次,进行公益电影放映5万场,全市博物馆总数达134家,位居全省第一。《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等“青岛摄制”电影力作接连“出圈”。保护修缮历史城区建筑35万平方米,青岛老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2024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聚焦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美好愿景,突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实施旅游品质提升、重大文旅项目两大攻坚,夯实文化安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三大基础,擦亮电影之都、音乐之岛、书香青岛、博物馆之城四大品牌,全力推动青岛文化旅游发展再创佳绩。2023年,宁波市文旅系统坚持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牵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文旅市场消费复苏、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文旅品牌塑造彰显、文旅服务效能提升,坚持强产业、抓项目、提指标、扩投资、促消费、保平安,文旅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宁波获评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南塘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宁海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四季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政务服务案例入选全国文旅市场政务服务优秀典型案例。承办首届“全民美育”全国青少年声乐展演展示活动。交响套曲《港通天下》等5部“宁波制造”舞台艺术精品密集登陆国家大剧院。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开展2023“运河明珠 魅力京甬”文旅推介,向世界宣传中国文旅形象。2024年,宁波文旅系统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卓越文旅城市目标愿景,扎实推进“项目大攻坚”“指标大争先”“供给大改革”“全员大比武”四大行动,持续塑造“文化强国 宁波有戏”“中国旅游 宁波开篇”“海洋文明 宁波起源”三大“文化、文旅、文明”品牌,聚焦问题,破难攻坚,系统重塑,改革争先,合力推动宁波文旅出圈出彩,不断推动港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宁波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贡献文旅力量。回望2023年,我们以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在人员规模、资金保障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改革经验在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举办厦门市民文化节,六大系列500余场各类活动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更加艺术;建设“近邻图书馆”,开展书香鹭岛活动月,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中秋旅游嘉年华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海峡两岸文博会、旅博会、闽南语歌曲歌手大赛等文旅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街头文化展示周等1500场文旅活动贯穿全年、广受欢迎。文旅经济强劲复苏,呈现“高开高走、供需两旺”良好态势。“五缘湾游艇港”“屿见海上会客厅”入选全国休闲度假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规范提升文旅市场秩序,探索建立多部门轮值执法和重大节假日联合会商机制,导游员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24年,我们将围绕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目标,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工程、优秀文化传承传播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行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和“旅游品质年”行动,加快文化强市建设。2023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过去一年,深圳坚持先行示范,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举办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为深圳文博会和深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出台加快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等系列政策,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2750亿元。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奏响时代强音的文艺精品。原创舞剧《咏春》在国内外32个城市巡演132场,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舞蹈《停留片刻》、舞剧《深AI你》、歌剧《先行者》等文艺精品反响热烈。坚持文旅融合,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节假日期间连续上榜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坚持为民惠民,努力让市民畅享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建成开放。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等品牌活动让市民文化生活“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深圳实现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三连冠”。2024年,我们将牢记深圳的使命和责任,聚焦建设文化高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以不断追求卓越的远大志向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在文化惠民、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品牌铸造、文化传承等方面再上新台阶,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有文化含金量的成果。(图文来源:中国文化报,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