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沉浸式闯入博物馆戏剧世界:消费者愿意支付1.5倍溢价,文物 “组团演出” 讲历史
时间:2025-04-15 来源:道略演艺、网络综合 浏览量:
1
“博物馆戏剧”最初是作为传统展览的补充形式而诞生的,如今已发展成为文旅融合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它以戏剧为表现形式,以博物馆为舞台,以文物、历史事件和空间为创作素材,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重新构建观众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对话。
近年来,“博物馆+戏剧”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南京博物馆,今年开年以来,昆曲、京剧、越剧、苏剧等十多个戏曲和曲艺就在博物馆的小剧场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这些精彩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充分展现了“博物馆+戏剧”模式的魅力。
除了南京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在这方面同样成果显著。近年来,该馆原创了多部“文物剧”。《身临其“镜”》取材于馆藏双鸾瑞兽纹铜镜,《寻槎记》源于银槎杯,《水》灵感来自宝带桥,《树・知道》则基于《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展览创作。这些剧目在馆内“演绎剧场”及“博物馆之夜”定期上演,已累计服务观众超 10万人次,成为“博物馆+戏剧”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2
年轻人追求新奇独特的体验,博物馆戏剧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传统的博物馆参观往往较为被动,观众只是观看文物和说明牌。而在博物馆戏剧中,年轻人能够亲身沉浸于历史情境之中。数据显示,在博物馆观众中,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超60%,可以看出博物馆对年轻群体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
博物馆戏剧活化了展陈空间,使博物馆仿佛变身成了时空穿梭机。2024年,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推出国内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以清代孙公园古建筑群为舞台,巧妙利用万卷楼、戏台等真实历史场景,让观众跟随主角“石额公”和“弘生”的视角,步入光绪年间的京城往事。该剧突破传统展览的静态模式,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亲历历史,实现“展”与“演”的有机融合。
这一创新实践通过戏剧化的叙事方式,打破了玻璃展柜带来的疏离感,让静态的文物和空间“活”起来,在沉浸式体验中唤醒文化记忆,最终达成文物保护、展陈叙事与观众体验的三重提升,重新诠释了博物馆的空间价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永乐长思》,该剧打破传统观演界限,让观众从“旁观者”化身“历史参与者”,在互动中亲历《永乐大典》的传奇故事。这是一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与白镜戏局联合打造的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以120-150分钟的沉浸体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寻《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与下落之谜。
该剧创新性地采用多线叙事结构,设置7个空间、六条剧情线及十六种结局组合,通过多时空交错和沉浸式场景设计,让观众深度参与剧情互动。观众在探索过程中拥有“历史决策权”,不同的选择将触发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使文化体验更具个性化与互动性。该剧通过角色扮演、多线叙事和观众决策机制,让古籍文化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为观众打造难忘的“活历史”之旅。
这些精彩的博物馆戏剧演出收获了热烈反响,而市场数据也印证了博物馆戏剧的魅力。73% 的消费者愿意为沉浸式体验支付1.5倍以上溢价,这种强烈的消费意愿和高粘性,正让博物馆戏剧成为文旅产业的“潜力股”。
社交新选择:分享体验,传播文化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屡创新高。如今的博物馆不再走高冷路线,借助新技术,精准拿捏观众需求,一跃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地标与“网红打卡地”。在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博物馆戏剧堪称满足青年社交与分享需求的“神器”。
博物馆戏剧更是成为青年社交的绝佳“风口”。观看戏剧时,青年们能与朋友一同沉浸式探索剧情,尽情分享感受,大家围绕剧情和文物展开热烈的“头脑风暴”。这种从“说教”到“共情”的转变,暗合社交平台传播规律,使得博物馆戏剧成功“出圈”。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朋友间的关系也随之升温。
演出结束后,青年们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精美的剧照、有趣的剧情片段,通过“晒”出自己独特的观剧体验,化身博物馆戏剧的“草根代言人”。正如有专家所言,“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博物馆戏剧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知识与趣味融合:轻松学习新知识
博物馆戏剧的一大魅力,在于它能巧妙地将知识传播与趣味体验紧密相连,让观众在享受戏剧乐趣的同时,轻松获取知识。以科技博物馆的戏剧为典型,它们把复杂晦涩的科学原理,不着痕迹地融入生动有趣的剧情之中,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知识获取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不再觉得学习知识是件枯燥乏味的事。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就有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科学大作战》。当大幕拉开,奇妙的科学之旅就此启程。演员手中的水杯毫无征兆地“变空”,瞬间,观众席上惊叹声此起彼伏;紧接着,没有任何电力驱动的传声器竟然实现了远距离通话,神奇的现象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渴望亲自上前尝试一番。
这部由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浙江儿童艺术剧团精心打造的作品,堪称知识与趣味融合的成功样本。它将16项科学实验巧妙地融入戏剧表演,将原本用于展示文物的展厅变成了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剧场。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沉浸其中,欢声笑语不断,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就被观众接受和理解,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剧的上座率长期保持在85%以上。
3
不过,博物馆戏剧也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数字技术的兴起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借助线上直播、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博物馆戏剧突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欣赏到精彩演出。一些博物馆推出的线上戏剧,让年轻人足不出户,戴上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参与戏剧互动。跨界合作为博物馆戏剧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物馆与影视、游戏、教育等行业携手,开发衍生产品,举办相关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戏剧的影响力。
“博物馆+戏剧”凭借独特魅力,已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体验方式。只要持续创新内容、优化运营模式,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与跨界合作,这一创新领域便能蓬勃发展,为年轻人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增添新动力,在未来文化领域绽放耀眼光芒。
(内容来源:道略演艺、网络综合。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