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戏曲存在严重危机:随意改编失去灵魂,遏制异化需从多方面着手
时间:2023-06-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量:
一个戏曲故事在长期的舞台表演中想要保持“原汁原味”是十分困难的,戏曲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戏曲该如何改编才能遏制住异化?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景亮
戏曲存在着严重危机。危机的原因不在于戏曲的外部,而在于戏曲自身的异化,如果戏曲界不能自觉遏止这种异化,戏曲的未来委实堪忧。
1
2
当今导演热衷于用晚会手段代替戏曲手段。京剧的《赤壁》已至极致。21世纪初集中几个剧团约百位演员演出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在场面、灯光、布景方面大下功夫,但不见人物,情感苍白。因为它极大地膨胀着戏曲的表层元素,忽视戏曲的核心元素,让技术扼杀艺术,使戏曲艺术技术化。
3
4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以自己的主观设想改造、改变戏曲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创作者,而且有理论家,更有领导者,戏曲的演进失去了“自然之道”。全球化语境的来临,外域艺术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陌生、新奇的效果,所拥有的科技优势和宣传优势常让人迷惘,很容易让人失去对本民族艺术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人们用外来文化改造民族文化的欲望势必增强。
第四,戏曲创作中功利性过强,集中体现在“得奖意识”。为了得奖,创作团体多是邀请有名望、得奖系数高的外地导演、编剧为主创人员。名编剧、名导演们开始跨剧种、跨地域文化的戏曲创作,不了解这一剧种的特性,不熟悉这一地域的文化,导演只能把他们在其他地方用过不止一次的技术再用一次,以布景、灯光、伴舞这些戏曲的表层部分来忽悠观众,使戏曲艺术技术化。
戏曲异化由多种因素推动,遏制戏曲异化自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例如,强化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尊重民族艺术传统;加强理论研究,认识戏曲和每个剧种的独特个性;重视不同剧种主创人员的培养,改善导演制度、导演方法,强化演员创造力;加强戏曲活动中对强化戏曲个性的引导等。
如果探寻一条具体、简便、有效遏制戏曲异化的途径,我以为就是高质量的排演、强力推广传统经典剧目,让每一个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传统经典剧目活在社会生活中,流行在演出市场上,成为戏曲的社会审美教材。
(来源:中国文化报,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