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舞台灯光的功能性表达

时间:2023-12-05  来源:《演艺科技》   浏览量:

  摘   要:

      结合多个戏剧和大型演出的灯光设计,阐述舞台灯光叙事性、写意性、空间性的功能表达及实现方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舞台灯光技术及设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给灯光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在舞台美术专业中,舞台灯光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创作手段之一。在文艺演出中,运用灯光的叙事性、写意性、空间性等功能表达,可以更好地强化戏剧人物情感交流、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气氛,灵活地切换时间、呈现时空间变化。笔者结合多部舞台剧目及大型综艺演出的灯光设计,分析舞台灯光叙事性、写意性、空间性的功能表达及实现方式。

1 灯光的叙事性

灯光设计是以灯光“光、影、色”效果的具体运用使人产生情感联想,阿匹亚认为舞台灯光有着无可比拟的感情力量。“灯光能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塑造场景空间、模拟舞台时间、把握故事发生节奏这几个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这几个方面的作用看灯光具有叙事功能。”[1]目前,在文艺演出中,灯光设计利用各种设备等物质元素和不同的技术手段,通过灯光语汇的变化,与剧情、布景、音乐、演员等因素有机结合,交代戏剧情节的发展,表达情感变化,使人产生情感联想,并渲染舞台气氛。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优秀作品,剧中讲述男主人公李白和女主人公淑芬相见相识的过程,采用了四组相同人物的组合,运用意识流的手法,突破时空界限,按照人物情感发展的逻辑来交代情节、组接画面。灯光设计配合演员肢体表达李白和淑芬由陌生、相识、理解到相爱的整个过程。剧中四对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光区中演绎着他们的生活。真实的一组人物始终在最强的光区中,以作凸显;另外三组幻影,灯光设计运用不同的光色,呈现出视觉朦胧的幻境,明暗对比中表达时光的消逝和人物彼此间情感的递进。灯光语汇准确无误地传达其叙事功能[2]

灯光设计可利用光位,以特定的出光角度及质感渲染画面,渲染舞台气氛,使舞台画面层次丰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用舞蹈形式诠释错综复杂的谍战题材实属不易,灯光设计任东生在灯光创作中,兼顾表演的同时准确地表现戏剧情境,达到了画面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在该剧序幕中群舞手持雨伞穿梭的场景,使用了一组LED光源的成像灯作为高位流动,通过成像灯切片造型的功能,只将演员的上半身及手中的雨伞勾勒出来,形成了一道蓝色的“线”,在强烈的形式感下,营造了旧上海解放前夕的阴霾气氛,如图1所示。

灯光的明暗、色彩本身具有鲜明的叙事性。色彩本身会让人产生心理效应,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联想,比如:黄色给人以荣耀、光明;蓝色给人以寒冷、忧郁;红色代表热情、血腥;黑色代表肃穆、压抑等。因此,通过色彩的强烈主观标识,再配合舞台灯光的光比,加之不同灯具不同角度的投射,便可以在舞台上营造出吻合戏剧的情境,淋漓尽致展现戏剧发生环境、情节和人物情感。

图1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成像灯切片造型形成了一道蓝色的“线”

2 灯光的写意性

写意性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质,当然也是中国戏剧,尤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大本质性特征。写意在表达生活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超脱了客观生活外在表象的真实,从而形成“变形传神”“离形得意”的特点。金长烈先生在《舞台灯光》一书中写道,“由于这种写意戏剧观指导着演出整体创作,舞台灯光也不再是纯客观的,照像式的描绘客观环境,而应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像剧中角色看待周围世界那样地去寻找赋予戏剧内涵的情感色彩和空间气氛。从这一观念出发舞台灯光已不再是直接地表现自然幻觉,而是进人‘心境’的描写”[3]。舞台灯光强调光的写意传情,追求诗的意境和韵味,可以辅助剧情呈现出不同意境效果。如:婺剧《白蛇前传》的灯光设计,通过灯光写意性功能营造出舞台意境。戏剧开场的规定情境是白娘子被锁雷音寺,向往自由却无奈于此,整体氛围比较压抑。灯光采用的主色调是蓝色,侧光则是中蓝、浅蓝色,运用灯光的明暗对比,营造出更为压抑、凄凉的意境。在“良缘”一折中,主要采用粉红色灯光来渲染喜庆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许仙与白娘子的幸福;在结尾处则采用了红蓝光加之灯光设计细心雕琢的造型,营造了写意的空间,带给观众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

中央戏剧学院慕百锁先生在蒲剧《土炕上的女人》灯光设计中,将光与景完美的结合,很好地展现了灯光的写意性。该剧展现一位普通农妇杨三妞和丈夫救一位红军战士并抚养其女成人,在一盘土炕的陪伴下承受情感冲击,最终平淡而平静地走完一生的故事。对舞台上的枣树,灯光设计运用灯光的切割呈现出四季的更迭、昼夜的轮回,使舞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在处理女主人公杨三妞去世时,按照幕百锁先生的提议,将原来舞美设计的雪花变成了飘洒的落叶,不仅象征着悲伤和凄凉,而且象征着大地为之落泪、为之呐喊,片片的红叶是死亡的典礼,也是生命的回归。在灯光的映照下,伴随着飘洒的落叶,将土炕台上的杨三妞以及乡亲们都转向了后台,当土炕再转向台口时,呈现出的是人去窑空,只有一束通红的光照在土炕上。杨三妞虽然生命已逝,但她的灵魂依然永存。灯光营造诠释了切合剧情的意境。

英国的舞台美术家戈登?克雷曾说过:“半寸的光或阴影,就足以表现一个人的不同心情。”可见,善用舞台灯光和丰富的艺术手段营造戏剧气氛,以灯光淋漓尽致地写意,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 灯光的空间性

灯光是空间的艺术。不同的光色给人不同的感觉,或轻或重,或远或近。灯光设计可以结合布景,以不同的光色处理天幕、远景、中景、演区的色彩,丰富整个舞台的层次感,营造出不同的时空效果,打造剧情所需的戏剧空间;灯光设计也可以通过对光区的控制来决定舞台空间的大小,通过对灯束的切割构造多个舞台空间,用点、线、面、光束、光区、光圈等不同形态以及组合变化的构造,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延伸出无限的意境空间,达到符合剧作、符合人物的空间效果。

1)戏剧演出的舞台时空表达

如:“在话剧《李白》中,灯光设计注重对舞台时空的表达。舞台装置用了贯穿左右的斜面式平台,灯光设计运用侧逆光光束投在平台之上,通过明暗光照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冲突变化为观众营造出江山、宫殿以及美景等多个空间环境,将固定的空间无限延展。当李白穿梭于情境之中能够给予观众一种与李白共同经历数十年生活的变幻之感,促进观众与李白之间的情感连接,引导观众进入特定情境,从而产生共鸣。”[4]

随着多种技术的应用,灯光与舞台美术其他元素的融合,创造光景合一的演出空间。灯光设计任东生在谈到舞剧《天路》的灯光创作时说,灯光是创造空间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这个元素可以更好地去听、更好地去看。在剧中,灯光色彩偏于中性,使用高色温和低色温来构建空间和环境,创造一种老照片和古典油画的质感,甚至追求一种灰色调的感觉。创造这样的一种灯光环境是为了让舞台布景、服装、化妆以及多媒体融为一体,灯光为这部戏加了一层滤色片,让舞台拥有了朦胧的诗意意境。如剧中卢天坐在铁轨上,吹着口琴,陷入沉思;央金站在楼梯上,凝望着远去的卢天;失去孩子的母亲,虔诚地跪在酥油灯前;这些画面呈现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但灯光的空间处理上细腻厚重,灯光营造的空间韵味无穷,引人遐想。

2)北京水立方“冰上盛典”晚会的空间营造

近几年,笔者创作的方向偏向于大型实景、综艺晚会演出,从固定的剧场空间转向开阔的实景空间。现代实景演出的灯光呈现方式采用更多类型的先进设备,以及更加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与环境融合;在灯光设计上,更加强调融入感,灯光融入实景、剧情、人物。面对实地演出空间的环境布局,延用传统的设计思路,显然不可行,如采用远投光的方式,会破坏主视觉画面的呈现。因此,在选择舞台灯具时要严格谨慎,根据剧情挑选适合的灯具,重点考虑距离、灯具角度、性能、光锐度等因素。通过有效把握舞台灯光的亮度,控制周边环境和舞台人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提供与节目剧情需要的演出空间。

无论是歌剧、舞剧、戏曲,还是大型综艺晚会、实景演出,灯光设计都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进行艺术创作,不能让灯光的渲染亮过演员心中的光芒。笔者曾多次担任北京卫视跨年晚会的灯光总设计,也时刻秉持着这一理念。如2017年12月31日的“BTV2018环球跨年冰雪盛典”,整台晚会以“冰雪”为主题,北京水立方“冰上盛典”,哈尔滨“冰雪嘉年华”和崇礼“酷雪音乐节”,三地联动,整个晚会以北京韵、冰上趣、冬奥情、雪地魂、国际范为晚会的核心气质,它不同于一般的晚会,这样的灯光设计重点是根据每个节目的情景进行设计,为演出营造契合演员服装色彩造型、表演形式,又赋予情感的表演空间。

北京水立方“冰上盛典”灯光的整体布局是根据水立方的吊点承重三个舞台的空间结构进行设计的。在光束的表现力方面,除了创造光感的生命力与灯光的动态美以外,还需要灯光对演员的服装色彩和造型进行勾画,突出和强化演员表演的动静变化,并使得整体画面更加和谐。如王力宏和谭维维合唱魔幻电影《长城》中的片尾曲《缘分一道桥》,灯光与演员服装、表演契合,整体画面融合,如图2所示。

图2 《缘分一道桥》中灯光与表演的契合

《龙行天下》节目的设计中,利用高强侧光来烘托演员又不破坏整体画面,使人物表演更为扩张,更具力量感,营造了舞台的红火场面,如图3所示。

图3 《龙行天下》中营造的红火场面

在歌曲《最初的梦想》中,由于舞台前区有投影,后区大屏不能出画面,所以后区利用高角度图案射光源投射到后区黑屏上,给演员及歌手背景进行拉伸,丰富整体舞台画面,强调人物背景的纵深感,如图4所示。

图4 《最初的梦想》中灯光营造的纵深感

为了保证电视画面的优美与整洁,舞台面光的处理均采用高色温灯光,为了满足高清摄像机和3D高清摄像机的拍摄,灯光在照度、光比、色温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提高。晚会灯光设计充分利用舞台灯光灵活多变的功能、手段,助力创造出独有的中国式浪漫意境空间。

3)《寻梦大汉汉颂》实景演出的空间塑造

2018年,笔者担任了大型汉文化多媒体主题秀《寻梦大汉汉颂》的灯光设计。该剧目以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风云跌宕的汉朝历史。其剧场设计是一大亮点,以“沉浸式”为理念,通过特制的大型机械和舞台布景,突破性地以天幕、威亚、开合实景包装上层空间,结合正面270°超宽视觉视频投影,将观众三面合围,可将东汉著名天文学发明——近500 m3的浑天仪再现于观众席天顶,打造虚实结合,直入云霄的九重天际,在小空间实现大视觉。创作团队在声光电运用上有诸多创新,剧场实景包含水与火、维亚、旋转舞台、雾森等多种特效,这对灯光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笔者作为灯光设计使用灯光染色,实现多重表达,体现场景的衔接和表演区域的明暗对比的转变,营造舞台整体气氛,以此来满足场景多变以及剧情跌宕起伏的需要,再现时空情境,更好地诠释故事情节和主题立意。

5 结语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是舞台上流淌的血液。”灯光的功能性不局限于叙事、写意、时空的延展。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观众对于视觉体验有更强烈的需求。灯光富有美感的功能性表达,是通过设计者缜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按照审美规律加以视觉化的庞大工程。对于灯光设计者来说,为满足观众视觉体验的需求,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及设备,切实发挥舞台灯光的艺术功能,拓展灯光语汇的功能性表达,增强舞台艺术的综合呈现,不断追求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选自 《演艺科技》2023年第二期 刘  阳试析舞台灯光的功能性表达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